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煙雨九州行(九) – 霧鎖湖山



九州島南部的霧島,很大部份地區都是國立公園的範圍,與一海之隔的屋久島合稱「霧島屋久國立公園」,不過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島。霧島位於宮崎和鹿兒島之間,除了西南的霧島市部份臨海之外,其實大部分地區都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地和火山群,所以「霧島高原」、「霧島連山」、「霧島火山群」是比較常聽到的名字。不過對我來說,那個「霧」字就可圈可點,感受深刻 - 我在霧島和附近地區停留期間,一直是煙雨淒迷、濃霧縈繞。

「霧島屋久國立公園」的霧島部份是霧島高原,以霧島火山群為中心,稱為「霧島連山」,包括了23座火山和15個火山口,其中幾座仍然活躍。散落在火山和原生林之間的,是10個如鏡子般的火口湖(死火山口積水而成的湖泊),和大大小小的溫泉泉眼。火山群中,以海拔1700米的韓國岳和1574米的高千穗峰為主峰,高千穗峰更加是日本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因為據日本的神話記載,日本天皇的祖先「瓊瓊杵尊」天孫,為了建立日本而下凡,就是在高千穗峰從天降臨。

計劃中的霧島高原行,是一訪高原上的四個火口湖和原生林,以及區內最高的火山口「韓國岳」。霧島高原西北部份有一片海拔1200米、稱為「えびの高原」的廣闊高地,「えび」(Ebi)的漢字是「海老」,即是蝦,據說那裡不斷滲出地面的硫磺氣體,把茅草薰成蝦子般的紅色,因而得名。海老高原上聚集了三個火口湖,「白紫池」、「六觀音御池」和「不動池」,藏在一片稱為「賽の河源」的原生林之中。從相片看,欣賞三湖最美的角度,其真是在空中,三個渾圓而低矮的火山丘,在地上微微隆起,而三個火口湖,就是鑲嵌在中心凹陷處的鏡子。不過也不一定要乘飛機才可以看到如此美景,只要攀上附近1700米高的韓國岳,也可以看到相差無幾的景觀。另一個美麗的火口湖,就是山麓另一邊的「大浪池」。

前一天晚上在國分市留宿,半夜已被雨點敲窗的嘈雜聲吵醒,滂沱大雨到清晨才減弱,不過早上行程只是環湖而不是登山,應該可以按計劃遊覽,於是一大清早便由國分出發,乘火車往霧島神宮站。霧島神宮站有開往溫泉鄉方向的巴士,但只有兩班是為遊客而設的特別班次,路線會繞到高千穗河源,並延長至海老高原。天色一直很昏暗,巴士駛進林區時,濃霧掩至,茂密的樹蔭加上濃霧,早上九時多,四周竟然暗如傍晚,氣氛有點詭異,巴士司機即時要開著車頭燈。到海老高原之前,巴士駛經大浪池登山口,這裡本應可以看到韓國岳破火山口的美麗形態,可惜車窗外一直灰白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到了海老高原,四周的霧更濃,間中陣陣強風,還下起雨來,幸好環湖的山路都很清晰,大霧中也不會迷失,穿好風褸雨褲後,便大步走入五里霧中。在濃霧中行行重行行,眼前兩米處忽然現出一片湖水,原來已到了白紫池的湖邊,但白紫池到底有多大有多闊,完全不知道,因為兩米以外的地方,根本看不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至於六觀音御池,由於湖水在火口邊緣以下近十多米的高度,更是連湖水也看不到了,忽然一陣大雨,我還得縮進簡陋不堪的神社中避雨。無景可看,唯有留意觀賞路邊原生林中的植物。這裡原來有不少粗大的巨樹,五六個人也抱不攏。另外比較「年輕」的,是一大片約500歲的原生赤松林,赤松的名字很形象化,因為個品種的松樹,樹皮都帶有鮮明的橙紅色。


「不動池」的四周空曠,沒有大樹的遮蔽,風勢十分強勁,令霧氣翻騰如洶湧的流水。雖然前面就是韓國岳的登山口,強風加上濃霧,還有間歇性的雨,我早已打消了登山的念頭。要回到巴士站,還得走過海老高原最空曠的部份,於是我頂著強風,走入那濃霧深鎖的曠野之中。

 




煙雨九州行(八) – 布院閒情



從九重連山下的飯田高原回到豊後中村,剛好趕得及接駁往由布院的火車。「由布院」是火車站的名稱,但車站所在地的溫泉小鎮,則名為「湯布院」。對於這個「一地兩名」的現象,很多遊客都會感到困惑,但懂日語的朋友就會知道,由布院的平假名(日語拼音)寫法是「ゆふいん」(音YU-FU-I-N),漢字「由」和「湯」,在日語中均唸作「ゆ」(YU),「湯布院」與「由布院」,聽起來根本沒有分別,以平假名書寫時亦一樣。日語的「湯」即熱水,可以更加貼切地描述這個溫泉小鎮的特色,當地人索性把鎮名的漢字版本寫作「湯布院」。類似的情形,其實香港也有,例如新界東北的「糞箕托」,鄉民覺得不雅,便把地名雅化為「芬箕托」,讓臭氣薰天的名字頓時變得芬芳四散。



 

充滿田園風光的湯布院溫泉鄉,座落在1583米高的由布岳山腳下,雖然位於大分縣境內,但與九重連山的火山群關係不大,而是歸於別府那一邊的溫泉群落,有「別府的內廳」的稱號。湯布院溫泉鄉歷史悠久,奈良時代已經很有名,當時的文獻《豊後風土記》亦有記載。作為一個典型的依靠溫泉旅遊產業維生的小鎮,湯布院在別府溫泉的強勢下沒有被取代,反而可以鼎足而立,自有其獨特和吸引之處。


一踏出火車廂,由月台開始,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小鎮獨特的風格。湯布院的建築物,雖然有新有舊,但都保持著大致統一的傳統日本鄉鎮風貌,馬車和人力車在街上穿梭,營造出一個山村的面貌。而在這傳統風格的街道網絡中,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藝術工作坊和博物館,傳統藝術和手工藝固然絕對不缺,現代藝術館和畫廊亦同樣的目不暇給。

 

空間廣闊如谷倉的火車站候車室,就已經是一個美術館,牆上掛滿近代藝術家的畫作,候車乘客可以隨意走近覽賞,亦可坐在大堂中央的長桌旁,一邊吃午餐,一邊賞畫。這裡應該是屬於極少數可以在展品前飲食的美術館,皆因美術館就是候車室,候車室就是美術館,應該說,整個鎮就是一座龐大的美術館。

  

貫穿小鎮東西的湯の坪街道,是遊客必到的步行街。這條約一公里長的街道,綠樹掩影,花木扶疏,兩邊小商店、咖啡館、餐廳、庭園茶室和美術館林立。老實說,這條街道感覺像極片場的佈景,但漫步其中,又出奇的悠閒舒暢,很有渡假的感覺,令我不期然想起雲南麗江的古城區。我不是一個喜歡購物的人,但在這些特色小商店之間穿梭,這裡看看,那邊望望,不花一分錢,也可以開心一個下午。最滿足的是,我可以隨意拍攝店內的貨品,無人會干預。愛貓的朋友定會喜歡專賣貓形精品「湯布院の猫屋敷」,而我留連得最久的,是專賣宮崎駿動畫產品的「どんぐの森」、一家以「全場貨品一百日圓」招徠的雜貨店、和一家以貓頭鷹為主題的咖啡店。

 

在湯の坪街道的盡頭右轉往河邊,便是九州湯布院民藝村,這裡有移建自九州各地的古老建築,民生用具展示和傳統手工藝製作的表演,如製和紙、玻璃、藍染、陶藝、調味料釀造等等。可惜民藝村內地方頗為擠迫,也相當殘破,如果對日本傳統手工藝興趣不是很濃厚的話,680日圓的門票似乎不太值得,建議可以不參觀,鎮內還有其他的美術館可以選擇。

 

到了這麼著名的溫泉鄉,理應泡一泡溫泉吧。湯布院的溫泉旅館規模都較小,有家庭經營民宿的親切感覺;和風別院式的古典建築、露天的庭園風呂,也很別緻,很受日本人歡迎,但價錢也較高。溫泉旅館的經營者似乎全都不懂英語,亦似乎都不接受「外湯」(即非留宿者使用溫泉)。我不懂日語,無法問清楚,況且我停留的時間也不長,還是放棄了。






煙雨九州行(七) – 醉溪尋瀑



在大分縣九重地區的第二天,天氣稍為好轉,因為下午要趕火車往霧島,所以只安排了大半天的行程。對於前一天因為風雨的影響上不了九重連山的頂峰,是有點心有不甘,若不是時間不夠,我一定會嘗試一次的。

九重連山是火山群,大家可以估計得到,周邊的地區,一定有湧出的溫泉。是日上午的行程,就是往九重連山北麓飯田高原的溫泉鄉、鳴子川的九醉溪,下午則是另一個溫泉小鎮湯布院。鳴子川在流經「筌ノ口」附近時,忽然落入一個深谷之中,這一段長約1公里的溪谷,兩岸峽崖高峙,溪流九曲,秋天時紅葉滿谷,景色令人迷醉,因此被命名為「九醉溪」。筌ノ口是個溫泉鄉,但我此行的目的,並非為了這裡的溫泉風呂,而是九醉溪岟谷盡頭的瀑布群。

橫跨九醉溪谷的,是一座名為「九重夢」的大吊橋,這座高聳的吊橋並不通車,只容三人並排而過,它兼擁日本最高和最長的行人吊橋的桂冠,很明顯是專為旅遊觀光而建。純為旅遊觀光而建的地標式建築,很多地方都有,巴黎鐵塔是其中一個鼻祖,但在一個充滿自然美的地方,忽然有一座高聳的建築拔地而起,感覺上有點突兀。建橋的公司很有商業頭腦,每人500日圓的門票,旅遊巴士一車車地不斷把遊客送來,應該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對於刻意堆砌出來的旅遊觀光點,我一向興趣不大,更不會山長水遠地專程來訪,只是吊橋是唯一可以清楚地觀望到九醉溪瀑布群的地點,我也只好乖乖奉上500日圓。這裡其實是有通往谷底觀賞瀑布地點的山路的,山路崎嶇,不是人人都可以應付,另建吊橋方便一般的遊客,也是合理的。不過現在的收費站,設在山路入口之前,原本大家都可以免費觀賞的天然美景,卻被納入了私有物業範圍,變成自己的生財工具,就算只走山路,也得要先付錢,令我不禁想起中國內地的著名風景區,景色優美的拍照地點,都會被人攔起來,要拍照,就要先付錢。

九醉溪岟谷盡頭是一堵約83米高的直崖,鳴子川的河水由崖頂一瀉而下,轟隆之聲在山谷內迴盪,崖壁彷彿在震動,因此被命名為「震動の滝」(震動瀑布)。氣勢不凡的震動瀑布,是「日本名瀑百選」之一,有點像日光的華嚴瀑布。直崖左邊是另一條匯入鳴子川的支流,溪水分成兩股,散流而下,水量較大的一股,稱為「男滝」(男瀑),另一股水勢較弱、幾乎被崖壁上的植物隱蔽了的,稱為「女滝」(女瀑)。在吊橋上望,雖然距離頗遠,三道瀑布都可以清楚看到,但要命的是,不斷有人在行走的吊橋,永遠是處於搖來晃去的狀態之中,天色稍暗的日子,加上頗遠的距離,拍攝出來的影像,永遠是「鬆、郁、矇」。

據以往的經驗,日本有名的瀑布,一般都會有遠足發燒友開闢出來的迂迴山徑,通往瀑底或其他可以近距賞瀑的位置,震動瀑布、男瀑和女瀑也不例外,只是山徑入口已被納入了收門票的範圍。山徑入口有大大個的指示牌,指示可通往觀瀑台,不過指示牌幾乎完全是誤導,事實上兩條山徑都被截斷了,往男滝和女滝的一條,在入口處附近已被欄柵攔住;往震動瀑布的一條,只能通行一小段,之後亦被欄柵攔住,不遠處還有上了鎖的鐵絲網閘門,大家都只能從樹林茂盛的枝葉之間,窺看瀑布的雄姿。


往男瀑的山徑看來平坦安全,有時也會不太守規矩的我,趁沒有人經過的時候,便越過欄柵鑽了進去。震動瀑布的山徑陡峭,為了遊客安全而封閉,可以理解,但往男瀑的山徑,只要稍作修葺,對於一般有遠足經驗的人來說,其實是頗安全的。山徑的末段要走出樹林,但我若由此走出去觀瀑台,定會成為吊橋上的遊客和職員的焦點。日本人一般很守規矩,不守規矩的人,特別是外國人,會被視為大逆不道,我也不想因為一已(拍攝美景的)私慾而令港人蒙羞,所以還是循原路退回路口,結束了這個未能盡興的賞瀑之旅。

 



煙雨九州行(六) - 風雨九重



早上五時多起床,探頭望出窗外,天陰密雲;扭開電視,當地天氣預告是70%機會有雨。今天計劃了到九重連峰登山,看來要隨機應變了。入住的大分東橫酒店是連鎖式經營的商務旅館,早上七時開發供應免費的自助日式早餐。與其他城市的東橫酒店一樣,大分的支店離火車站亦頗近,到豊後中村的火車8時20分才開出,我在酒店吃了個飽飽的早餐後,才施施然出發。

大分縣內有35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的11峰,主要是火山群,範疇從東部的黑岳至西部的湧蓋山,合稱九重連山(くじゅう連山)。九重連山有「九州屋脊」之稱,主峰久住山,高1787米,為九州第二高峰,此外的稻星山、星生山、三俣山、大船山等,均為1700米以上的山峰。也許是因為早年的勘察有誤差,亦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些火山仍不斷在增高,現時1791米高的副峰中岳,僅以高於主峰久住山4米之差,成為了九州第一高峰。這個修正在1980年才經日本國土地理院確認,一些日本登山書籍,仍然以「九州第一高峰」來稱呼久住山。

原本的計劃是,花一天時間、走最短的路線攀上這個「前九州第一高峰」久住山。由「牧ノ戶峠」山坳出發,經1503米高的沓掛山,午後到達久住山山頂,之後經1745米的三俣山,下降到雨之池(雨ヶ池)濕原,再到1030米的長者原登山口,應該剛好趕及乘最後一班巴士回豊後中村火車站。

在豊後中村登上了經長者原往「牧ノ戶峠」的巴士,開車不久我便知道肯定要改變計劃了,因為車窗外的微雨,已開始變成大雨,到了接近長者原時,更是橫風橫雨。我即時決定放棄從牧ノ戶峠登山,在長者原下了車。在風雨中登山,故之然有潛在的危險,而原定的時間亦一定不足以完成行程,在空曠的山脊上遇著強風,更有被吹下山崖的危機。山上煙雨迷濛,視野不清,容易迷路,就算勉強上得到山頂,也是什麼都看不見,對於喜愛攝影的人來說,上了亦等於沒上。於是我立刻啟動了「計劃B」 - 由海拔比較低的長者原反方向登山,一來風勢比較和緩,山路明顯,也比較好走,沿路是森林,也阻隔了風雨。我已放棄了攻頂,只打算能走多高就多高,在到達預定的時間便回頭沿原路下山,就算可以提早到達空曠的雨池,也一定會回頭,不再繼續上山。

海拔1030米的長者原,是九重連山其中一個主要的登山口,因為交通較方便,很多登山者都會利用它作為行程的終點站。原來長者原也是當地一片拉姆薩爾濕地的名字,這片高原濕地,座落在登山口和公路之間,在登山之前,我冒雨沿著木板步道在濕地中轉了一圈。一片濕地能獲得《拉姆薩爾公約》的認定,足可比擬學者獲頒發諾貝爾獎的殊榮,因為這顯示了該濕地有著極高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其水生環境作為孕育珍貴的動植物的搖籃、水禽候鳥的棲息地的重要國際地位。因為不是適合的季節,而且也因天氣不佳的關係,我無緣見到任何雀鳥,不過各種典型的高原濕地植物,卻見到不少。



在香港遠足的時候,也習慣了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行走崎嶇的山路,長者原登雨池的山路,屬於「九州自然步道」的一部份,主要是森林中的山路,路面不時有石塊和木條穩固,又有樹林阻隔了風雨,所以除了小心注意石面濕滑之外,基本沒有太大的困難。身上的風褸,已隨我南征北戰多年,線口位置的防水處理已經老化,大雨之下會滲水,幸好林中風勢微弱,容許我拿出雨傘來擋一擋雨。打傘登山,應該是中國人才有的事吧,以前常取笑打傘登山的朋友似老人家,風水輪流轉,雨傘現時已為成了我的「遠足三寶」之一。





登山途中要經過一曾發生嚴重山體崩塌的地段,土石流過後,原來的山路消失了,沿著土石流沖溝兩邊重新開闢的山路,全為泥路,大雨之下,成了滑不溜腳的泥坡,寸步難行,需要用手抓緊兩旁的樹幹以龜速前進。新開闢的山路亦需橫越土石流沖溝,因為山體崩塌是幾年前的事,地質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沖溝上亦架起了一段木板步道讓登山人士通過。站在寬闊的沖溝中央向山頂方向望,可以想像當時山體崩塌、浩大的土石流往山下沖時,會是何等的驚天動地。日本地震頻繁,如果同時遇上暴雨,很容易發生嚴重山體崩塌,這也是在日本登山時需要注意的潛在危機。

離開了茂密的森林,進入了灌木林帶,風勢明顯地強了,四周也多了開放中的野花,為灰澀迷濛的景色添加了一點色彩。九重連山的杜鵑,是日本有名的,春夏之交時,山上會變成一片桃紅色的花海。這個品種的杜鵑,花細但密集,盛開時如鋪上了一張桃紅色的地毯。這次登山,剛錯過了花期,但仍可見到零星的株植還在開花,不過在風雨的摧殘下,顯得有點凋零落索。正午過後,幾乎渾身濕透的我,終於到達了「雨ヶ池」。這是一片高山上的濕地,故名思義,是一泓由雨水積聚成的水池,盛夏時雨量充沛,這裡會變身成一片淺淺的池塘,不過現在季節未到,雖然橫風橫雨,雨ヶ池仍只是一片濕潤的泥沼地。這裡原本可以望到遠處久住山和三俣山諸峰的景色,不過現在是一片迷濛。



由雨ヶ池開始,登山的路都會在空曠的地段,風雨交加之下,也無打算再往上走了。沿原路走回長者原,雨中山路濕滑,下山時更不好走,回到登山口時,已近下午三時。長者原濕原旁有一座訪客中心(ビジターセンター),展示九重山一帶的地質及動植物資料,可能因為天氣關係,中心內只有我一個參觀者,當值的管理員嬸嬸不懂英語,但知道我來自香港後,特別為我加場放映一套有關九重山風光的紀錄片「九重の四季」,聊補我因風雨而無緣欣賞到九重連山美景的遺憾。


今次出遊,把新買的Pentax WP20防水數碼相機也帶上了,作為後備相機。WP20屬於自動「傻瓜」機一類,拍攝效果我其實不大滿意,平時使用,亦主要是為了方便水上活動時的拍攝。在這樣的天氣下,這個「後備」,反而成為了「主打」。拍出來的照片並不理想,但總算是有一個是次風雨之行的記錄吧。



.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煙雨九州行(五) – 草浜千里



在火山口上逗留了近兩小時,是時候要開始下山了。阿蘇火山西麓,是一個盆地,盆地內綠草如茵,稱為「草千里ヶ浜」,說千里,是誇大了一點,不過阿蘇火山北坡連綿不斷的草坡,的確是望不到邊際,從阿蘇市乘巴士登山,就先要駛過這一大片草坡,然後才到經過「草千里」到達中岳的纜車站。


草坡是有柵欄圍著的私人牧場,隨時可以見到牛群在自由自在地吃草,天氣好的時候,山腳下的阿蘇市亦可清楚望見。草坡上有一個對稱的圓錐形山體,頂上稍為凹陷,看似一座穀物堆成的小山,又像一個特大的甜品布丁。這是阿蘇山地標之一,當地人稱做「米塚」,傳說是阿蘇山的守護神用豐收的米堆積而成的。他憐憫飢餓的貧民,便把米堆頂上的米掬出施贈給他們,於是山頂上便有了個小小的凹陷。清晨時份,山下晨霧未散之際,翠綠的米塚,會像一個浮在雲海上的抹茶布丁,十分可愛。米塚其實是一座渾圓的寄生火山,凹陷之處正是封閉了的噴火口,火山停止噴發後,山坡長滿了青草,成了今天的模樣。


「草千里ヶ浜」的草原,直徑其實只有大約1公里,不過中央有湖水兩泓,馬匹在低頭吃草,配合了背景的烏帽子岳和遠處中岳火山口升起的裊裊白煙,的確是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這裡的馬群是觀光局飼養的,出租給遊客在草原上策騎。上山的時候,正是下午遊人最多的時間,路旁的停車場泊滿了一部部的旅遊巴士,騎馬的人、在草地上奔走的人,散佈在草原和湖邊,熱鬧得像個遊樂場。喜歡靜靜地欣賞大自然景色的我,便決定不下車,直奔阿蘇中岳的纜車站。下山的時間,遊人都散了,寧靜的草原只剩下我和低頭吃草的馬匹,雖然霧氣已把遠處的阿蘇山頂湮沒,但亦令草原更添蒼涼淒美的氣氛。



草千里旁的公路,另一邊是「阿蘇火山博物館」和「オルゴール響和国」的建築物。最後一班下山的巴士還有45分鐘才到站,於是便趁著空檔到博物館裡走了一轉。「オルゴール響和国」,其實是一個音樂盒的博物館,自己一向喜歡音樂盒奏出的清脆玲瓏的音樂,覺得它們有如天籟,當一個人想靜靜的休息一下時,打開音樂盒,讓簡單而清亮的樂章舒解一下煩擾的心,是一大樂事。一個好的音樂盒,除了選用的音樂要適合,音質的清脆和音準,運行速度的控制,亦要講究,所以好的音樂盒真的難求,而且亦頗為昂貴。博物館的面積其實不大,只有兩個房間,但卻放滿了大大小小、不同年代、不同國家製造的音樂盒,有的甚至複雜到可以奏出一隻完整的交響樂曲,令人大開眼界。因為已接近關門時間,我是唯一的參觀者,所以可以不受干擾地、靜靜地細聽每一個音樂盒奏出的天籟之音。參觀完之後,一向不會買太昂貴的紀念品、而且身上盤川並不充裕的我(日本很多地方都不願意接受信用卡),終於亦忍不住手,買了一個頗昂貴的Orpheus 30音梳「カノン」音樂盒(巴哈的Canon)。

  

 


等候回阿蘇市火車站的巴士的時候,山上濃霧掩至,還翻起陣風,原本一直穿著短袖排汗T恤的我,也不得不立即穿上厚風褸。惡劣的天氣,已經慢慢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