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close, yet far away. 咫尺天涯。現代交通發達,讓距離不再;無奈是,冷漠與自我封閉,讓人即使近在眼前,卻如分隔天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是地域,亦非關語言與文化,卻在心間。在異鄉的旅途上,努力嘗試用心交流,讓隔閡消弭。天涯若比鄰,是心中理想。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為甚麼登山?因為...
「Beacuse it's there - 因為山在那裡。」
當英國探險家喬治.L.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在不斷被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就說出了這個寥寥數字、卻含意深長的名言。這是他在1924年出征珠穆朗瑪峰前留下的說話,但可惜他從此再沒有從山上走下來。他或者只是在面對記者頻繁而重複的提問而感到煩厭時,脫口而出的一句敷衍應答,但在在繼往開來的登山者眼中,這句話似為他們提供了無窮的動力。可是在登山者當中,有幾多能夠對這句話有真正的領悟?還是只是一句人云亦云的口號?
自古以來,人類都對看得見、但卻遙不可及的事物著迷,甚至有征服的慾望,海底、高山、太空...而在此種種之中,又以高山之顛為最有可能達到的目標。在馬洛里之前,已有不少登山者實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目標:公元126年,羅馬的大帝赫德里安(Hadrian)已經成功登上了 埃特納火山海拔3323米的峰頂。十八世紀的法國沙木梨(Chamonix)地區,已有不少人努力嘗試登上阿爾卑斯山第一高峰,並在1786年成功登上了白朗峰(Mont Blanc)之顛。1865年,英國登山者愛德華·懷伯爾(Edward Whymper)率隊攀登阿爾卑斯山的象征馬特洪峰(Matterhorn),成功超越另一隊與他們競爭成為「登頂第一人」的登山者,首次成功地登上海拔4478米的峰頂,可惜數小時後發生山難,半數隊員遇難,登峰壯舉變成一宗悲劇。之後歷年的登山活動中,成功登峰者不計其數,而且現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多業餘登山者,可以借助高科技,登上環境惡劣得常人無法生存的高峰。然而,參與者在登山途中遇難的事故,卻不停地在繼續發生。
高山上的環境是如此的惡劣和變幻莫測,登山活動是如此的充滿危機,為什麼登山者還是前仆後繼地去冒險?
古代人的心目中,高山之顛是神的居所,天地的交界,凡人不能貿然攀登,以免冒犯神明,只有少數祭師神巫 一類「特許人士」,才有資格登山向神獻祭、與神溝通,登山是職權,也是榮耀。古時日本神道教盛行山岳信仰,高山就是神明,凡人亦可登山,但是要懷著敬畏的心,登山是敬拜神明,也是自身的修練。對於古代中國佛道僧尼、其他歐亞以至非洲大陸的修道士和隱士來說,不約而同地,高山上艱苦而又脫俗的環境,正是最佳的修行之所。
歐洲啟蒙時代的初期,登山活動只吸引了那些知識淵博而又充滿好奇心的學者,希望窺探高山之顛那無人區域的自然奧秘。1760年,一位從日內瓦到阿爾卑斯山區考察的年輕科學家德索修爾,嘗攀登白朗峰的巨大冰川而未能成功。26年後,沙木梨村的醫生帕卡特(Paccard)與當地石匠巴爾瑪(Balmat)結伴登上了白朗峰,現代登山運動由此誕生。登山的目的, 亦由純粹的科學探索,加入了運動的元素。但是不少登山者到了頂峰,依然是附帶了進行科學試驗的任務。登頂的成功,亦證明了人類有能力和技術攀爬雪坡,穿越冰隙,抵得住高山上的惡劣環境,人體所能忍受的極限,又推前了一步。
既然是運動,就是要挑戰極限,登山者不再單單因登頂而滿足,還會嘗試挑戰艱難的路線;既然是運動,亦少不免有競爭,競技比賽中就得有優勝者,於是如何比其他對手更早地攀得更高、更險,便成為了不少登山者的目標。當年首次成功登上了白朗峰的帕卡特和巴爾瑪,本來就是登頂競賽中最強的對手,聯手登山,只是兩人都不願獨自去承擔風險。諷刺的是,成功登頂之後,兩個曾經共渡生死難關的隊友隨即為了爭奪榮譽和獎金而互相攻擊、互相詆 譭。
在一些登山者的眼中,高山更是人類的勁敵、征服的對象,能夠把它們踩在腳下,就是人類的榮耀、人類文明的勝利。再者,征服高山,猶如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也不單止是個人的榮耀,而是國家民族的光榮,當A國的登山隊搶先成功登上一個從來無人攀登過的雪峰時,B國的登山隊亦不能示弱,得趕緊從另一條更難更險的路線登峰,為國爭光。
現代科技發展神速,在高科技設備的幫助下,一般人也已經可以踏足從前被認為是生命禁區的地域。於是我們可以見到一批又一批付得起錢的普通人,踏上攀登雪峰的路途。至於他們為何要登山?為了挑戰自己的,我相信大有人在,但不少恐怕只是為了一種虛榮,好讓自己可以在人前炫耀一番。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雪峰頂上佈滿了登山者隨意丟棄的垃圾,也見到為了不會錯過登頂的機會,在途中遇到出了事的登山者也可以見死不救的登山隊伍。到底是否為了登頂,就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埋沒良知?
自己也熱愛登山,近年長假期的外遊,幾乎都離不開徒步登山,雖然由於能力和經驗所限,走過的路線都無甚難度,亦只曾僅僅超越過海拔5400米的高度。對我來說,登山從來不是競賽,而是觀賞美景,也是對自己心肺和體能的鍛鍊。人們常說,登山最大的享受,就是站在峰頂時,那「大地在我腳下」的征服者的飄然感覺。我到達峰頂,卻只會讚嘆天地之偉大,人在其中的微不足道,慶幸自己有機會親睹如斯美景。因為我相信,人類從來不是大自 然的征服者,正如一位歷史學者在一本紀念人類首次登山活動二百周年的專輯中所說:「二百多年前,人類並非『征服』、而只是『發現』了白朗峰。」
說出這樣的話,也許我會被鄙視:「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登山者!」對,我只是一個大自然的愛好者。
那我為什麼要登山?「只因為壯麗的自然美景在那裡。」
(文章另見於2012-9-8 <主場新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