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安娜普納的雲上漫記(二十一) – 冰川腳下的山城


半小時前仍在抱怨陽光的過份猛烈,轉眼間太陽躲到安娜普納三號峰背後,氣溫亦隨之下降,半個小時後,已跌至攝氏十度。天色轉陰之餘,也起了風,陣風吹來,忽然覺得有點冷。經歷了一天的溫度大起大落之後,開始有點感冒初起的感覺,渾身的不自在。雖然如此,我腳下並沒有放慢,一來是回落了400公尺的高度,沒有了呼吸急速的感覺,可以放心地全速前進,二來是感到冷,要藉快步走來保持體溫。只希望可以早點到達曼南(Manang) 鎮,洗個熱水澡,然後好好休息一下,千萬不要病倒。



經過了海拔3,480公尺的姆治(Mungji)小村,巴拉卡(Braka / Bryaga)已經在望。巴拉卡是到達曼南之前經過的最後一條村,村後的山上,有一座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一座簇新的金佛立像,屹立在山腳下。寺院已有500年歷史,屬於噶舉派(1),是曼南地區流傳的主要教派,有別於藍穹地區盛行的寧瑪派。巴拉卡的大路通往曼南鎮,但也有分岔路前往「冰湖」。冰湖其實是「嘉錯湖」 (Kecho Lake)的俗稱,是一個海拔4,800公尺的高山湖,當地人視為聖湖,是神靈的居所,每年都會到湖畔參拜一次。嘉錯湖座落在一片高山草原之中,風景優美,一些在曼南鎮停留較長時間的徒步者,也會選擇探訪嘉錯湖,可惜我行程緊湊,否則一定不會錯過。



雖然離曼南不遠,巴拉卡也有不少旅館,一些希望住得便宜一點的,又或者嫌曼南過份熱鬧的徒步耆,都會選擇在這裡落腳。我們沒有在巴拉卡投宿的打算,不過在經過一間旅館時,Sabin卻停了下來,推門便進,原來他有一位加德滿都的朋友,幾年前搬到巴拉卡來,在這裡當廚子兼經理,所以進來聚聚舊,打個招呼。雖然我希望盡快到達曼南,不過稍作休息也無妨,況且我曾說過,行進速度由我控制,什麼時候停下來喝茶,就由Sabin作主,所以欣然陪他進去見見舊朋友。有朋自遠方來,這位加德滿都來的廚子當然喜出望外,還請我們暍茶。他們用尼泊爾語交談,我聽不懂,可能Sabin留意到我百無聊賴、又冷得發抖的樣子,所以只逗留了十五分鐘,便繼續上路了。我還跟Sabin說笑,說他探望朋友,原來只為討杯免費茶喝。

半個小時之後,終於到達了瑪斯揚第河右岸高地上的山城、曼南地區的非官方「首府」 - 曼南鎮。說是山城,是有點誇張,因為曼南的規模,其實只是個小鎮,不過跟曼南地區真正的行政首府查美(Chame)相比,卻更像一區的首府。穿過了藏式石門,便是石板街道,之後又是另外一座上頂覆砵式佛塔的大門,頗有氣勢。徒步路線的對外開放,雖然為曼南地區的人帶來住宿餐飲和運輸服務等相關的收入,他們主要仍是以放牧和耕種為生,不過在過去的二百年間,曼南人一直享有皇室御賜的貿易特權(這個特權近年已被終止),甚至可以從國外採購和進口貨物,因此也比其他地區的尼泊爾人富裕。查美也屬曼南地區,亦在徒步路線之上,若論自然環境,除了海拔的相差,藏於谷中的查美,條件也遠比暴露於曠野之中的曼南鎮優勝,但由於曼南鎮的位置適中,成為了「安娜普納大環」路線的中心,一般徒步者都會在這裡逗留一天,讓身體適應高度,很多旅遊和登山服務相關的生意,都聚集到這裡來,小鎮因而興旺起來,甚至超越了查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徒步客,都誤把曼南鎮當成這一區的首府。





靠近石門的建築物比較舊告和密集,街道也較窄,路面卻鋪設著整齊的石板。再往前走,便進入了屬於新區的部分,石板街道兩旁都是新建的旅館,除了藏式的建築,也有西式的木建築,裝上格子窗的屋舍,屋後是農田,路旁種滿了花,加上背景的雪山,你會以為自己是到了歐洲某國的山中小鎮。鎮中心的街道較為寬闊,靠河邊的建築物較為密集,主要是旅館和攤檔小屋,後園對開便是河谷了,另一邊是田地和一些散落的公共建築物,包括了一間博物館,和一個喜馬拉雅山區援救協會(HRA)的醫療站。我們投宿的,是鎮內其中一間規模較大的「鐵力錯旅館」(Tilicho Hotel)。


曼南海拔3,540公尺,如果沒有熱水,理論上不應該洗頭洗澡,以免因著涼而誘發或加重高山反應。山上大多依賴太陽能燒洗澡水,在旅館安頓好後,已接近五時半,太陽已經下山,本以為無法洗澡,原來旅館除了利用太陽能,也同時裝設了氣體燃料的熱水器,洗個熱水澡,就變成有可能的事了。在曼南停留一天,也是晾曬衣物的好機會,便趁晚飯前有點空檔,把幾件沾滿汗臭的衣物洗了一遍。剛晾好洗過的衣物,便在大院門口碰見早前在查美遇過的瑞士年青夫婦,大家互相噓寒一番。他們倆依然是一樣的急進,沒有打算在曼南休息一天作高度適應,而且還希望從曼南直接到陀隆拉埡口(Thorong La)的山腳。妻子的咳嗽看來沒有好轉,教人擔心,但作為丈夫的,依然認為沒有問題,不過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只能衷心希望他們平安。

吃過晚飯,草草地寫完了日記,便上床睡了,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是停留在曼南作「高度適應」的日子,屬於悠閒的一天,不過我六時多便起床,冒著寒冷外出,為的是剛嘎普納雪峰(Gangapurna)和安娜普納三號峰「日照金山」的美景。比起皮桑(Pisang),海拔較高的曼南反而比較暖,可能是環境乾燥的關係,感覺上較易接受,不過等候拍攝「日照金山」時,一樣的冷得要命,還好不用走得太遠,只需走出房間門口,轉個彎,往浴室方向走幾步,便是理想的拍攝地點了。從旅館後面的迴廊看出去,聳立河谷對岸的,便是海拔7,454公尺的剛嘎普納雪峰,雪白的冰川從峰頂一瀉而下,直指雪峰腳下、緊貼著瑪斯揚第河畔的冰湖。把冰湖和河水分隔的,是一道冰磧石堤。


欣賞完剛嘎普納的「日照金山」,回房間稍作收拾,準備一下稍後作為高度適應的簡短行程,七時半才到餐廳吃早餐。腸胃的問題剛有好轉,仍繼續吃得清淡,早餐點了蒸雜菜饃饃。饃饃其實是源於西藏的食物,即帶餡的餃子,通常是蒸的,但也有炸的,配以番茄醬和辣椒醬。製作饃饃需要點時間,今天我有的,正是是時間,徒步旅程開始以來,每天都要趕時間出發,早餐都是吃得匆匆忙忙的,今天終於可以慢慢地享受早餐了。


餐廳裡大都是跟我一樣在曼南休息一天的徒步者,大家都不趕時間,打過招呼後,很容易交談起來。他們有的來自瑞典和挪威,也有來自奧地利和法國的,其中不少都並不急於繼續上路,一路上如果覺得一個地方感覺良好,就會多留幾天,也不堅持一定要翻過陀隆拉埡口(Thorong La)。沒有行程長短的限制,他們是真正的在享受假期,真教人羨慕呢。

----------------------------------------------------------------------------
(1) 噶舉派 (Kargyupa / Khangu-pa) :藏傳佛教主要分支之一,也稱白教,是十一世紀所形成的教派。「噶舉」一詞,即教諭或教傳,主張一切修為都是師徒相承、口語傳授、耳聽心會,注重密法,不重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