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州東西兩大重鎮,江戶(東京)和京都,自古依靠橫貫東西的五大古道串聯,比較為人熟悉的,一是靠近海岸線的「東海道」,另一條就是「中山道」。中山道全長540公里,穿越長野縣木曾山脈的一段,也被稱為「木曾路」。木曾路上有十一宿,十一座的「宿場」,亦即是驛站。這些宿場,其中幾個至今仍能保存著江戶時代的古樸面貌,充滿濃厚的江戶風情的樸拙木造建築,層層疊疊,滿歲月的痕跡。不少遊人遠道而來,就是想在這些宿場聚落中傳統建築物夾道的石板街上留連,也有人沿著起伏的古道徒步,由一個宿場走到另一個,領略昔日旅人風塵僕僕的感覺。

日本是個多山的國家,崎嶇綿延的山脈主要分佈在北海道與本州北部。本州的中央山脈,是日本最陡峭的高山群,包括了飛驒、木曾及赤石等山系。英國傳教士威士頓(Weston)攀登飛驒山脈後,覺得它景緻絕不亞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故稱為「日本的阿爾卑斯山」,其後在《日本阿爾卑斯登山及探險》一書中描述攀登的過程和沿途的美景,本州北部的山脈,因而開始以「日本阿爾卑斯山脈」之名聞名於歐美。
以地理位置來區分,日本的「北阿爾卑斯山脈」,即是日本人所稱的飛驒山脈,而木曾山脈,就是「中阿爾卑斯山脈」。這些山脈被譽為「日本的阿爾卑斯山」,除了因為其山勢、高度和景觀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十分相似之外,亦因為其獨特的高山植物種類。不少日本的高山植物,都可以在歐亞地區的高山上找到類似的品種,然而,形態上卻又不是完全相同,成為日本獨有的變種。六七月間山上冰雪消融時,野花漫山遍野地盛放,蔚為奇觀。選擇了六月下旬登木曾駒岳,除了是因為工作和假期安排的因素,主要也是為了那盛放的高山野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